对公平台建设:大行在广,小行在细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上海报道

近些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等对公信贷业务领域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银行已经建立了专门对公客户的服务平台APP,并且不断升级迭代。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已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等三家银行对其原有的对公平台进行了调整升级。


(资料图)

但整体来看,相较于零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成效,由于对公业务的复杂度通常高于零售业务,其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更为复杂繁琐的问题。比如,银行不仅需要自身积累的客户数据,也需借助外部企业大数据来补充和丰富客户信息,从而支撑营销系统的建设,往往流程更长,也充满不确定性。

继零售条线之后,对公业务正在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大行起步早,服务更为全面

单一的金融服务已不足以应对日渐复杂和多元的现代化产业发展。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企业客户现在需要的更多是“一揽子”的服务,因此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在对公平台建设上更需要具备全面的资源和较强的整合能力。

大中型银行的对公平台建设起步较早。比如,早在2007年,招商银行就开始向企业提供财资管理数字化服务CBS。今年三月,招商银行推出了数字化对公业务品牌“企业数智金融”,打通账户、结算、融资和外汇业务的全流程。

去年11月,建设银行“建行惠懂你”App3.0发布,立足融资、成长和生态“三条主线”,升级为一体化、生态型综合服务平台,运用数字普惠、平台经营新打法,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客群提供了旅程化、多品类、智能化的信贷服务,打造了陪伴式、一站式的财富服务体验。

中泰证券认为,科技对大行对公业务的赋能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对公业务的线上化,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效率;二是对公客户的数字化,搭建各类业务系统,输出技术和平台,加强金融服务与企业客户业务的深度融和;三是小企业服务的场景化,实现小企业客户的批量化、场景化获客,推进小企业融资的线上化和场景化,降低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

相比之下,大型银行在对公平台建设方面涉及的业务条线,以及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以建行为例,在对公数字产品体系方面有工银聚融、工银聚链等数字化产业金融平台;在跨境服务方面有 “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接入产业链供应链;在数字风控方面构建“融安 e 盾”企业级反欺诈平台;创新推出工银“兴农通”APP;迭代企业手机银行普惠专版等等。

中小银行从细出着手,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普惠小微企业是其对公业务的主要发力点,也是挑战最大的业务。

普惠小微贷款规模的增速显著高于其他类贷款。根据央行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1%,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4.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935万户,接近6000万户,同比增长13.3%。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融资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包括企业的管理者、治理结构、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等,因此小微企业在数字化需求上要求更细,大到建设企业的财资系统,小到员工的出行、发票报销、日常订餐等等;同时,也存在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资金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条件差等。

一位产业投资集团的负责人坦言,其集团原来资金管理意识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内部审批管理流程与财务流程之间脱节,资金使用和业务操作上存在风险隐患。

一家大型生物医药集团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以前集团资金管理采用手工记账、网银结算的模式,造成网银UKEY多,系统操作繁琐,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随着集团业务发展,我们旗下已经有近10家下属企业,业务涉及投资、器械制造和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资金管理平台,难以实现对下属企业账户资金的全面管控。”

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平台或许能为其提供弯道超车的机会。

地方性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也需要更多地选择差异化竞争,寻找细分客户,扎根当地,回归本源,逐步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的小微金融服务组织机构体系。

南京银行近日推出“鑫e伴3.0”全系产品。其中 “鑫e伴3.0成长版”打造六大金融功能以及两大生态体系,多维度覆盖企业金融类、消费类、财税类等业务领域。升级后,成长版可为客户提供对公账户消费类需求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差旅预定、企业采购、员工订餐、ETC缴费等对公高频支付场景的直接结算。

此外,南京银行还相继推出了鑫云司库、鑫云财资和鑫云直联三大渠道服务方式,全面赋能大中型企业的集团化管理、司库体系建设、业财场景融合,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企业的数字化升级,不仅仅是内部办公效率和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还涉及控制成本的需要,内部合规化、流程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外部大环境冲击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表示,鑫e伴全系品牌把电子渠道和数字化服务手段进一步衍生到产业互联网的各个场景中去。通过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开展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使公司金融服务能力在批量获客、有效活客和精准挖掘客户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标签:

上一篇 : 山西一银行被罚20万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