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梅/文
第一次工业革命策源地的英国,从19世纪70年代起,逐渐丧失了工业霸主地位,发展速度放缓。至20世纪初,被美国、德国迎头赶上并超越。英国工业投资从1850年的7.5%下降到1914年的4.5%。1870年至1913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1 倍多,美国则是8倍多,德国4倍多。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的对外贸易增长率均超过了英国。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了202项科技成果,而英国只取得了106项。一系列情形显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英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针对英国相对衰退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与探讨。多数学者围绕资本、劳动力、资源这些经济要素展开分析,但最终没有给出比较合理、有效的解释。美国学者马丁·威纳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从历史学的视角,给出了文化维度的研究结论:“脱胎于农业社会的乡绅文化的反动及其对于英国工业文明的支配”。这本书面市后受到广泛关注,被评价为:一个别有深意的故事,任何关注“英国病”及英国工业未来何去何从的人,都会被作者的论据所打动。
豪华“凡尔赛”之后……
作者研究的起点是英国工业精神衰退的分水岭——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历史上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从1850年5月1日到10月11日,近半年之久,吸引了600多万参观者。主要内容是人类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超凡出众、雄冠全球的辉煌成果。因此被视为维多利亚时代最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是和平与贸易自由化的象征,体现了英国在体制与民主上的成就。展品超过13000多件,包括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制品,以及来自美国的收割机等。博览会收入近18.6万英镑。
不仅如此,博览会展厅本身也是一件巨大的展品,它使所有参观者都眼前一亮并受到强烈的震撼。整个展览大厅占地9.6万平方米(七万四千平方公尺),完全由私人投资,由3300根铁柱和2300根横梁组成,安装了800万平方英尺的玻璃,晶莹剔透,被称为“水晶宫”。这一建筑材料的选用,是工业革命成果的完整体现,也是现代性气质的体现,与英国传统建筑的选材用料和艺术风格大相径庭,给英国传统的生活方式、精神观念及审美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因此,它成为了文化反对派批评的核心。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以及西敏寺大教堂的设计者,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塔斯·皮金(Augustus Pugin)认为,水晶宫是一个玻璃的庞然大物,是没有灵魂的时代产物。同期,剑桥卡姆登协会杂志《教堂建筑学家》(The Ecclesiologist)发文表示,“水晶宫”是最杰出的工程……但不是建筑艺术。简而言之,反对派的代表虽然承认“水晶宫”的超凡创新,但坚定地认为,它不是英国原生的文化,不是英国建筑的延续,甚至是反英国建筑的。
1850年被公认为是英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以万国博览会和“水晶宫”的极致辉煌为巅峰,英国耀目的璀璨抵达极限,之后再没有能够超越这个高度,从1850年开始,英国的工业开始拐头,自此一路向下。
乡绅文化的南方隐喻
博览会及“水晶宫”掀起的冲击波,以及此后由盛转衰的客观现实,引发了一系列后果,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反工业化运动。有人指出:工业并非是打开财富与幸福之门的钥匙,而是代表着贪婪的物欲,不断吞噬着乡村的宁静和人类的良知;也有人指出:资产阶级是无情的剥削者,冷酷、自私、毫无同情心,而与此相反,乡村安逸、宁静、和谐,乡村社会的精英——乡绅阶层:高贵、有教养、富有道德感和同情心;还有人认为:理想的英国不应该是烟囱林立,黑烟弥漫的世界工厂,而应该是绿草茵茵的北欧花园……英国浓重的乡绅情结被唤醒,乡绅价值观开始抬头。
在这种思潮的带动下,英国的文学、艺术、建筑、教育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乡绅文化复归和工业精神的反动,大量的文学作品散发出浓重的乡村情怀;以保护古建筑为由的哥特式建筑被大规模复兴;公学以及以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为代表的教育机构,重申培养有涵养的绅士、政治家的办学宗旨,推崇古典文化,鄙视对工商业、实业家以及实用性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甚至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自身,也开始出现变化,他们接受乡绅文化的价值观,在行为举止和日常礼仪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向精致、文雅的乡绅看齐。
于是,已经迈出工业文明脚步的英国,开始了围绕两种隐喻的博弈与冲撞。“北方”隐喻中的英国,讲实用主义,凭经验办事,有算计,信仰清教,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有进取心,富有冒险精神,讲科学,严肃认真并相信奋斗,相信所有人的原始冲动是一种合理的、精于计算的经济上的自我利益。“南方”隐喻中的英国,充满浪漫主义,随顺自然,安居乐业,非常幸运,信奉国教,贵族占主导地位,讲传统,并相信秩序和传统。客观的情景是:钢铁坚硬的北方隐喻抵不过和煦温柔的南方隐喻。
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在马丁·威纳看来,这缘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即不流血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社会及历史发展进程完整、平滑、没有断裂,进而使贵族的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得以完整保留,同时,贵族阶级共享了工业革命的红利,他们通过投资金融及工商业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这些财富,使其本就具有的社会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时使其作为优势阶级的强大社会影响力更具辐射性和穿透力,进而更强烈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大众之中,其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这导致英国工业文明的社会根基不稳。
但具体而言,乡绅文化如何反动了英国的工业精神?现实中,南方隐喻究竟捆住了英国工业文明的哪只手脚?使其在已然取得优异成绩之后终不能走向更远?作者没有能够给出回答。但这并不妨碍该书内在体系的逻辑自洽,也不构成该书影响力的衰减。相反,正是因为马丁·威纳从文化维度的分析和剖解,为我们提供了找寻英国在取得工业文明巨大成功之后,没能持续其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源于文化维度的管理反思
延续作者提供的前提和主线,进一步探寻乡绅文化在英国工业体系及工业组织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表现在操作层面的事实,这些事实的历史及文化基础正是马丁·威纳的观点和结论。
首先,在企业组织层面,英国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但此后,其没能够适时地完成“管理革命”,这是导致英国工业地位衰退的重要原因。“管理革命”指在现代企业建立的过程中,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职业经理人运营与管理的企业,具备专业性的同时,更是实现了企业组织由个人企业(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至19 世纪末叶, 英国的企业主仍然把企业看做是可继承的家族财产。同时,稳定的现金收入是家族企业最为看重的,企业利润多以红利的形式支付, 而非留在企业进行再投资,即增长不是个人企业的基本目标,企业主宁愿享受眼前的收入而不愿对企业进行大规模长期再投资。而现金收入最大化的企图,使企业主必须要保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才有很少的企业招募了较小的管理团队。管理层级的作用在于高效地协调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缺乏这种协调只能导致涣散, 阻碍实现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收益潜力。不仅如此, 即便是雇佣了职业经理人员,即便他们是最高级的管理人员,依然属于“公司服务人员”,只有极少数能够进入董事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 世纪20 年代以前。加强控制权的心理,还使企业不愿也无法在更多的区位针对新产品、新工艺进行扩大再投资,因为遥远的地方难于控制。再者,因为担心外部持股或长期债务增加会构成威胁,一些有筹资需求的新项目也往往多被拒绝。总之, 个人资本主义心理主导下的英国企业,在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对外扩张等方面都与工业精神所特有的创新、资本化、多元化发展相距甚远。
其次,没有能够建立起组织层面的管理能力。家族(个人)资本主义实施个人控制,而非采用职业经理人队伍从事专门管理的结果是:企业没有适时的进行针对大规模生产设施、销售系统及管理组织的投资,从而抑制了企业从家族企业向现代大企业的进化,当美、德等国家在此方面快步赶上之时,便是英国被无情抛下之时。
大规模生产设施、销售系统及管理组织之间的关系,依据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的观点,管理要素是其他两种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即企业内部的组织过程和管理活动是生产率的源泉。这一点可以解释,掌握领先技术并不是经济成功的充分条件。英国工业地位相对衰退的事实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上一篇 : 支付清算协会:2022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1.06万亿笔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钟嘉琳通讯员颜芙萱)为进一步
2023年7月31日下午,神舟十五号三位航天员顺利完成返回恢复期的隔离恢
直播吧8月1日讯 LPL2023夏季赛季后赛败者组决赛,由BLG对阵LNG。第一
最近安卓、iOS微信同时发布8 0 40正式版,这次的更新也加入了许多新功
华源控股(SZ002787,收盘价:元)8月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7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