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 11 年,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再次被拉响——从 7 月 29 日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三天发布红色预警,提醒京津冀等地会出现的极端降雨情况。31 日,北京水文总站升级发布洪水红色预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三日来的强降雨,让华北多地出现断电断联情况。大量求助信息涌现在网络上:“家里老人失联了,那边信号不通”“从凌晨两点往后全村失去联系,停电停网至今”“一层已淹没,没水没电没吃的”。
澎湃新闻通过梳理全国共 2435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近期降水数据,呈现本轮强降雨受影响最大的地方;以及与过往 72 年的气象记录对比,展现这轮降水的猛烈程度。
多个气象站点破历史极值
对北京、河北多地而言,此次京津冀强降雨称得上是“历史罕见”。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刘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形容这轮降水的强度:“相当于第一天下了一个‘7·21’的暴雨,结果第二天又下了一个 160 毫米、180 毫米,门头沟区是第二天下了 200 毫米这样的量级。”
这让北京的霞云岭、斋堂,河北顺平、满城等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突破了历史极值。像河北保定站的单日 285 毫米的降水量,更是打破了该站 1963 年 8 月以来保持多年的极值纪录,而那场暴雨持续了多天。
暴雨肆虐之下,北京、天津等多地的河流水位持续上涨,并导致了山洪和泥石流的爆发,冲毁了多座桥梁,其中包括了卢沟桥旁边的小清河桥。北京甚至第一次动用了 1998 年建成的滞洪水库蓄洪。
而这种局面,除了受降水量多的影响,还与短时强降水紧密相关。小时雨强,是衡量暴雨程度的重要标准。同样是 50 毫米的降雨,如果均匀分布在 24 小时,那不过是一场细雨,而如果在 1 小时内集中出现,则会是倾盆大雨。
在北京丰台千灵山,7 月 31 日 10 时至 11 时,一小时内的降雨量高达 111.8 毫米,而 2012 年“7.21”特大暴雨当天,北京全市 24 小时平均降雨量是 190.3 毫米。
这些地方,3 天下完 1 年的雨
而更直观的对比,是京津冀一些区域这三日承接的降雨量,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往年一年的量。
我们梳理了 29 日到 31 日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总量,并将其与对应的 1990-2010 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比较,不少站点就是直逼一整年的降水量。
而除了这些有人值守的气象站点,在很多自动气象站,还记录了更为夸张的降水数据:
位于太行山南部的临城赵庄梁家庄,在这 3 天时间内,降雨量达到了惊人的 1008.1 毫米,近乎当地两年的降雨量,其中有 24 小时就承接了 685.5 毫米;内丘獐么乡,同处太行山脉南段,被称为“中国大陆持续暴雨极值中心”,而此次的雨量也达到了 800 多毫米,仅次于 1968 年 8 月的那场七日降雨 2051 毫米的历史极值。
不只是这些位于太行山脉的地区,北京此次降雨较大的地方,也都集中在西南山区,降水量普遍超过 300 毫米。
为什么最大的雨都是在山区下?这就要溯源到千里之外的两个台风。
这轮华北强降雨,是台风刮来的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次极端暴雨的主要推手,是相距甚远的台风“杜苏芮”和“卡努”。
尽管台风“杜苏芮”目前已基本消散,但其残余环流仍携带水汽北上,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条水汽通道持续停留在东部地区。台风“卡努”虽然还在海上,但它所输送的水汽,已与台风“杜苏芮”的残余环流汇集,并形成强对流条件,最终在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迎风坡形成了降雨。
而这种台风远距离暴雨威力不可小觑。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生丛春华对中国大陆 1971 年至 2006 年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此类降雨具有范围大、降雨强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而环渤海地区和川陕交界处是此类事件的高发区。
好在此类台风属于小概率事件——据丛春华的统计,36 年间只有 14.7%的台风才会导致台风远距离暴雨,共有 169 个——但也常常难以预报。
到 8 月 1 日,本轮华北强降雨趋于减弱。北京市气象台在当天早晨降级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但仍然提醒“山区及浅山区出现强降水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仍较大。”例如河北豚洲,截至 8 月 1 日晚,还处于全域停水、部分停电,急需大量船只转移群众的状态。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丛春华-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福民等人-《1949 年以来我国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新闻周刊 - 为什么千里之外的杜苏芮,会让北京持续暴雨?
科学大院 - “隔山打牛”!北方强降雨也是台风的锅?
标签:
上一篇 : 买菜最高立减70元!贵惠荟商城“百万补贴消费季”第二期活动开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